当前位置: 首页 > 精选聚焦

“春捂秋冻”到底咋回事?四类人不宜“秋冻”

怎样科学理解“秋冻”

“春捂秋冻”到底咋回事?四类人不宜“秋冻”

绵阳市中医医院内科专家、主任医师伏元昌指出,所谓“秋冻”,一方面是说秋季气温凉爽,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,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,经过一定的锻炼,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,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做好准备;另一方面,中医认为,秋季天气干燥,宜养阴,如果穿得太多,易伤阴生燥,对身体不利。

哪些人不宜“秋冻”

伏元昌提醒大家,一些特殊人群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实际,不宜盲目进行“秋冻”,尤其是以下人群不宜“秋冻”。

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“秋冻” 中医认为,心主血脉,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、血运行不畅相关。由于津、血得温则行,得寒则凝,因此津、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。如果气血凝滞,血脉挛缩,心脉失养,就会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患者,不应“秋冻”。

胃肠病患者不宜“秋冻” 中医认为,胃是多气多血之腑,寒则收引,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,则会多症并发,或吐或泄,或胀或痛。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呈周期性发作,尤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。所以若遇气温骤降,还是应及时添加衣物,不能过分“秋冻”。

慢性肺病患者不能“秋冻”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,切不可“秋冻”。这类病人,体质较虚弱,寒邪易乘虚而入,就会造成气管、支气管痉挛,从而诱发气管炎、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。

除此之外,关节病患者也不宜“秋冻”,因为温度过低易引起关节部位的疼痛,尤其是有受凉受寒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。

“秋冻”应注意什么

中医认为,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这就是说,“秋冻”既是顺应秋季收敛的养生需要,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。但“秋冻”不应只局限于秋凉少穿点衣服,更要加强运动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。同时,伏元昌还建议大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,确保增强“秋冻”的效果。

秋冻”应适度

伏元昌指出,人们“秋冻”的初衷本来是为了提高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,但如果在气温本身已经较低的情况下,还穿着过于单薄的衣服,使身体难以承受,从而就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,引起多种疾病,尤其是阳虚的人更应根据气温变化,适量地增减衣服,切忌过少过冷,否则将会适得其反。

“秋冻”应因人而异

伏元昌介绍,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,自身调节能力较差,遇到寒冷刺激,身体不能很快适应,感受风寒邪气后,极易诱发上感、急性支气管炎、肺炎等;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全身抵抗力下降,御寒能力减弱,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痉挛收缩,易发生心绞痛、心肌梗死,高血压病人还可能发生中风。所以,小儿和老人在“秋冻”问题上应慎之又慎。

多到室外活动

伏元昌说,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,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,如散步、慢跑、骑自行车、打太极拳、做健身操等,以增强体质而御寒。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,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,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,增强身体抗寒能力。

做好饮食调理

伏元昌表示,秋季的饮食原则应以清淡易消化、低脂肪、高蛋白、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为主,如鱼、蛋、禽肉、瘦肉、豆制品、新鲜蔬菜及水果,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