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精选聚焦

AI医院来了,将如何重塑和革新传统医疗?
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1月30日发布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(2024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显示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,产业规模和产品数量迅速增加,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。截至今年6月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.3亿人。

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而医疗领域无疑是极为引人瞩目的一个。近日,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团队打造的首家“AI医院”Agent Hospital正在进行内测,将于年底正式上线,并于明年上半年对公众开放。

此外,一个完全由医生团队发起并主创参与研发、被“喂”了六千余本国内外医学教材的AI医学大模型,已在上海市东方医院门急诊、重症医学科和住院部上岗。AI医院将如何重塑和革新传统医疗?

AI医生的上岗,已在医疗圈引起广泛讨论。如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伴侣,可协助完成病史记录、初步诊断建议和分析,以及治疗方案推荐。东方医院门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海涛表示,一名专科医生面对复杂的跨专业疾病,需要查询很多文献资料,有时还需要多学科专家诊断。大模型可基于庞大的医学知识数据库辅助决策,这是AI对临床诊疗极具价值的部分。

而在口腔护理设备领域,数字化、智能化正在成为主流,随着3D打印、AI诊断等技术的应用,不仅提升了治疗效率,也优化了患者体验。

安徽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欣媛表示:“在种植牙领域,AI辅助系统基于患者的骨密度、牙槽嵴形态和咬合关系等因素,可以优化种植体的位置和角度,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长期稳定性。”

陈欣媛认为,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,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医生。人工智能更多地是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,帮助他们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。

陈欣媛说: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,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,使医生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,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创造发挥。”

安徽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张健也表示,AI技术与医生一起可以共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,并非替代。

张健说:“患者可以先通过AI进行预问诊。AI快速、精准地收集并分析患者信息,给出初步诊断结果。医生再根据AI的初步诊断结果,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,进行进一步的问诊和必要的辅助检查,最终给出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。我觉得这样可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。除了疾病诊断与治疗,我们医生还能够给予患者情感上的关怀、支持与鼓励,耐心解答疑问,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这些是AI所不能给予的。”

张健表示,针灸治疗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。AI技术与中医的结合更像是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,使得这个千年古老医学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张健继续说:“中医强调‘辨证论治’,中医AI技术能够结合患者的多维度信息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治疗,其中也包括针灸治疗更加个性化,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建议。AI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和分析中医药领域的海量数据,在AI的助力下,中医的未来将不再局限于古籍和传统的束缚,而是以一种更加科学化、智能化、现代化的面貌,服务于现代社会,惠及广大人群。”

河南许昌市建安区基层医生许小波,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关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,他对记者表示,一些重复性强、数据收集任务重的科室医生,未来有可能会受到AI技术的冲击。

许小波说:“一部分专业包括一部分科室,未来可能会被取代。辅助科室,影像诊断专业,未来可能就会面临这个问题。现在影像是由医生看扫描的图像,然后分析结果。AI运行了以后,可能影像的诊断率,包括出差错的概率,会提升很厉害。”

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表示,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重塑医疗服务和管理模式,但要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行好评估。

陈秋霖表示:“新的技术会对医疗领域带来创新的机遇,但是创新要有边界,创新不是说没有目的的颠覆,实际上还是为了人民的健康,这个应该是创新的基本原则,怎么来确定这样的原则和守住这样的边界?那就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守住底线,不能以损害人民健康为代价。要做好评估,在评估中确定其价值。”

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小兵认为,未来的AI医生和人类医生,不是黑白对弈,而是相互合作,双方的合作将在新的场景应用中不断深化,同时也将优化患者在医院的诊疗过程。

陈小兵说:“双方的协作流程,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——一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,医生会收集患者的数据,AI将进行数据的清晰整合和分析,提取有用的信息;第二是辅助诊断和治疗,AI提供初步的诊断和治疗信息,医生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和进一步检查,作出最终的整体评估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;第三是在监测和评估方面,医生将和AI共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进行反馈和优化,不断进行流程优化。医生和AI之间进行定期的反馈和交流,从而最终优化协作模式和医疗服务质量。”

近日,上海发布了首批5个医疗应用场景,包括中山医院的AI电子病历辅助书写、AI医健助手,东方医院的医生伴侣、科研助理,以及上海电信的就医小帮手。

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处相关负责人透露,目前上海已有46款大模型通过备案。上海正在持续推进大模型赋能垂类应用,后续在智能终端、科学智能、在线新经济、自动驾驶、具身智能五个重点领域,以及金融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旅游、智能制造、城市治理六个重点行业,将批量诞生标杆产品与服务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文章